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全球最大的购物节“双11”备受关注。这个节日不仅是一场消费盛宴,还为我们提供了观察经济动态的一个特殊窗口。在这其中,众多商业变革和消费新动向,都在深刻地影响着企业和消费者。
双11展现经济活力
“双11”活动吸引了大量参与者,规模宏大。商家数量达到500万,品牌有25万个,消费者近8亿,产业带和外贸工厂众多,还有超过3万海外品牌参与。如此庞大的规模体现了我国内需的强劲。在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之际,我国“双11”活动的成功举办,充分展现了经济的强大韧性。同时,这也说明我国拥有强大的购买力,消费对经济的推动作用日益显著。
制造企业的转型
我国众多制造业企业正在经历变革,由原先的主打代工生产转向强化自有品牌的创新设计。这一转变带来了多方面的益处。首先,企业自主权得到提升,能依据自身特点来开发产品;其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它们拥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比如,一些企业在完成转型后,其产品销量显著增长,利润也随之上升。
柔性供应链的出现
“双11”期间,灵活的供应链扮演了关键角色。它以小批量订单和迅速响应为特点。在以往的生产方式中,对市场走向的预测需提前较长时间。然而,现在部分商家能根据实时预售数据,进行小规模、高频率的生产。比如,某家居服品牌预售超过5000件后,工厂便根据实际需求生产。这样的做法显著提升了企业的市场适应力和商品供应效率。
供给侧的变革
自2012年预售制问世,我们开始尝试通过销售反向引导供给,如今已演进至C2M模式。云计算的进步帮助制造企业将要素转移到云端,使得需求与生产得以直接对接。这一变革意义重大,它不仅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的追求,还能实现生产的高精准度,有效降低库存积压等问题。举例来说,定制化商品的生产速度加快了,而且质量也更加贴合消费者的期望。
电商对商家的助力
淘宝直播等平台成为商家发展的新动力。直播方式能更形象地呈现商品,有效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兴趣。3D购物等创新体验推动了家居等领域的迅猛发展。比如在家居电商领域,过去仅凭图片难以作出购买决定,但现在有了新的体验场景,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种新兴的电商模式为商家带来了更多销售途径和增长机遇。
新品牌的崛起
在“双11”购物节,众多新兴品牌表现抢眼。在天猫平台上,360个不同类别的冠军几乎全部由三年内崭露头角的新品牌夺得。这些新品牌依托电商平台,运用创新的营销策略和商业模式,实现了快速崛起。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我国市场对新兴品牌的包容与支持,以及消费市场的丰富多样性。
“双11”不仅是一场购物盛宴,也揭示了经济活动和公司成长的线索。你是否察觉到了“双11”背后所蕴含的经济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