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姚洋:失语的理论界面对中国奇迹亟需构建一种新叙事

面对中国特色的政治和经济体制时,中国学者往往拿不出好的理论概括。“中国新叙事”试图构建一种新语言,阐述中国特色政治、经济体制的运行机制,使中国道路和模式成为一种具有全球意义的叙事。

问鼎pg官网入口

新书意义

【专访】姚洋:失语的理论界面对中国奇迹亟需构建一种新叙事(图1)

自2012年起,官员选拔更注重全面评估,经济表现的重要性有所下降。在这种形势下,《中国新叙事》一书问世,代表了新一代学者在政治经济学及中国经验研究领域的理论探索。该书旨在揭示中国治理体系背后的规律,为深入理解现代中国治理结构提供了新的观察角度。

宪法与实践差异

观察我国宪法体系,不难发现宪法在实际执行中与书面内容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官员主导的体制,而支撑这一体制的核心是党的组织。党负责选拔、培育及提升官员,这一过程至关重要。《中国新叙事》中提到的“选拔团”,便是为了阐释这一选拔机制。

官员核心地位

官员在任何体制中都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民意的实现离不开官员在具体操作中的执行。本书以官员的选拔与表现为核心,进而深入到体制的哲学层面进行阐释,这构成了其最高的思想境界,对于把握中国的治理结构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专访】姚洋:失语的理论界面对中国奇迹亟需构建一种新叙事(图2)

书籍内容主线

这本集子包含两个核心主题。其中一部分深入分析了中国治理的理论层面,而另一部分则展示了中国治理的实际案例。这两部分结合起来,使读者不仅能够接触到理论研究的深度,还能掌握中国治理模式的具体实践,从而对理解中国政治体制拥有一个全面的视野。

选拔制度变迁

1990年代,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发展被视为首要任务,官员选拔主要依据经济业绩。然而,自2012年起,经济业绩在官员选拔中的重要性逐渐降低,取而代之的是全面的综合评估。这一转变恰与中国各阶段的发展需求相契合。

务实主义经验

中国秉持的是一种探索和包容的思维方式。只要方向是对的,采取的方法基本上是合规的。这种思维方式值得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虽然在历史上在保障个人权益方面存在不足,但这并非短时间内可以彻底解决的难题。

你觉得我国的切实治理之道能对其他成长中国家产生怎样的积极作用?欢迎点赞并转发这篇文章,同时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

问鼎pg官网入口